投资界获悉,元禾璞华产业并购基金已完成首关,首关规模超12亿元,预计今年第二季度完成基金终关,终关规模不低于20亿元。此次LP阵容中,基石投资人为苏州元禾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华大九天、晶丰明源、安凯微等多家上市公司、金融机构以及多地政府引导基金同样位列其中。
与此同时,元禾璞华新一期PE基金和新一期VC基金,分别与上海、北京、江苏等多地政府引导母基金合作设立,同样将在今年一季度完成首关,基金规模均在10亿-20亿元。募资数十亿,这样一幕放在“募资难”的背景下显得弥足珍贵。
LP总是用脚投票。2024年是元禾璞华成立的十周年,迄今基金管理规模过百亿,累计投资约200家半导体和硬科技企业。截止目前,元禾璞华已累计向LP分配金额过百亿元,投出上市公司49家,当中不乏韦尔股份、恒玄科技、华大九天、华勤技术、江波龙、灿芯半导体等一批明星企业。
坚定信仰中国半导体产业的长期成长,悄然成为元禾璞华的底色。十年浮沉,这支队伍正向着远方再度出发。
并购基金打头阵
今年第一波超级募资
并购基金来得恰逢其时。
放眼国内,随着去年9月“并购六条”发布,一笔笔重磅并购交易目不暇接。然而并购市场热闹景象背后,交易多由上市公司发起,参与者中主要投向半导体的并购基金鲜少看见。
为何要在此时出手?聊起背后的初衷,元禾璞华合伙人牛俊岭坦言,历史经验证明,全球每一个半导体巨头的发展史,几乎都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并购史。而元禾璞华作为中国半导体海外并购的亲历者,无疑最有发言权。自2014年起,元禾璞华团队就抓住了海外并购的窗口期,积累了大型并购案例和上市公司整合的经验。2024上半年,元禾璞华主导参与了南茂持有的宏茂微股权的转让。
常年奔走在并购一线,牛俊岭发现,随着上市通道收窄,一级市场融资遇冷,创业者的心态同样产生变化,大家不再一味坚持IPO,而是逐渐开始接受并购。同时,国家相继出台多项并购政策,鼓励并购重组,激发了上市公司盘活半导体行业存量资产的需求。
“此次并购基金的设立,标志着元禾璞华从过往的直投走向了更宽的领域。目的在于促使需求端和资产端能够形成匹配,在实现退出通道的同时,整合我们的产业链生态资源,培育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上市企业。”牛俊岭总结道。
如何挖掘并购投资机会,成了重中之重。概括而言,元禾璞华团队将围绕半导体产业链链主、细分赛道优质企业,和海外资产或海外企业在大陆的资产剥离及出售,抓住恰当时机果断出手,在产业整合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同时做大企业价值。
具体来看,元禾璞华的并购策略又细分为横向整合、纵向整合和跨行业整合。所谓横向整合,指相同类型公司整合。横向整合成功,将会为企业带来第二增长曲线,同时获得规模效应;也能实现快速增加产品料号,提供给相同的消费、工业、汽车目标客户。
至于纵向整合,便是企业在产业链上下游核心环节进行并购。牛俊岭以芯片设计公司举例,比如整合上游差异化或者高端供应链资源,整合下游系统模组,给客户提供产业链整体解决方案等。而跨行业整合,则是通过成熟行业的稳定现金流,来反哺新兴科创产业的持续研发投入。
如果说并购基金代表着新探索,那么新一期PE基金和VC基金,则是元禾璞华持续深耕产业的体现。
梳理下来,元禾璞华新一期PE基金和VC基金,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即围绕半导体产业聚集地,与当地政府引导基金合作。例如上海和江苏所处的长三角,是国内半导体产业最繁荣的地区,元禾璞华也曾统计过,过往投资金额中超过一半都投向了长三角地区。而北京则是高校和科研院所聚集地,具备强大的产学研优势,半导体设备与先进制造和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更具优势。
简而言之,产业需要什么,元禾璞华就会去做什么,因此与上述几地合作设立新基金也是顺势而为。在元禾璞华合伙人胡颖平看来,当下政府引导基金成为LP主力军,在科创自主化时代大背景下,他们恰恰需要市场化的专业GP,充分发挥市场化方法和专业能力去支持和帮助当地科创企业,通过投资扶持龙头企业升级,扶持深度国产替代。
回顾此次募资过程,胡颖平切身体会到,政府引导基金对于专业化GP和市场化路径,开放合作和充分信任,这也是募资工作相对顺利的基础。当然打动LP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在于,不管是在行业情绪高涨期,亦或是市场预期回调的理性周期内,这支硬核团队一直活跃在产业一线,持续孵化科技自主创新,长期陪伴企业成长,特别是近几年处于行业“深水期”,依旧默默做着数年如一日的工作。
“接下来,几只新基金会遵循一直以来的投资策略,将半导体产业链自主创新进行到底。”
揭秘紫光展锐投资始末
“快速学习、持续迭代”,这是过去一年元禾璞华内部讨论最多的两个关键词。
用胡颖平的话说,一家硬科技投资机构的理想状态,是要让一个人看起来像一支团队,一支团队看起来像一个人。因此,只有凭借不断地沟通、学习、集思广益,才能跟得上时代节拍和产业周期变化的节奏,得以完成募资和投资的既定战略规划,也让元禾璞华团队在持续的探索过程中,对产业的理解和认知能够再上一个台阶。
与往年相比,元禾璞华2024年出手数不减反增,投出近30笔,投决会更是开了不下几十次,这样的前进节奏在行业并不多见。这当中,元禾璞华对紫光展锐的投资,令外界印象深刻。
去年11月,2024紫光展锐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宣布,在已完成40亿元股权融资的基础上,元禾璞华将于近期完成对紫光展锐近20亿元股权增资。消息一出,引发了业内不小的轰动。
在交流中,胡颖平透露了更多的投资细节——这笔投资始于去年第三季度,彼时元禾璞华内部经过深度研讨,决定参与紫光展锐的新一轮融资计划,并搭建一只20亿规模的专项spv,随后在国庆节前启动相关工作。
主动出手并非偶然。事实上,元禾璞华要比其他机构对紫光展锐了解更深,接触更多。这支团队本身就带着紫光展锐的创业背景——元禾璞华投委会主席陈大同,早年间在上海联合创办展讯通信,2013年后者被紫光集团收购,后与锐迪科整合成立紫光展锐。包括胡颖平在内的多位元禾璞华投资人,同样都曾在展讯通信任职多年,他们的产业经历正是始于展讯。
放眼国内,紫光展锐是毫无争议的通信基带链主企业。根据市场调研机构Canalys发布的数据,2024年三季度,紫光展锐智能手机处理器出货达2900万颗,同比增长29%,并以9%的市场份额排在全球第四,仅次于高通、联发科和苹果。
正如陈大同所言,“紫光展锐肩负着整个产业的希望,是中国大陆实现全场景通信芯片发展、突破的唯一希望,只能成功。”随着5G+AI、汽车智能网联时代来临,都将为紫光展锐带来史无前例的发展机遇。
但投入如此大手笔资金并非易事,尤其此时正值一级市场“募资难”,元禾璞华要在短时间内搭建20亿的专项spv,难度可想而知。为此,元禾璞华发动团队每个成员的合作渠道去联系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一方面梳理彼此合作共赢的优势点;另一方面设计项目专项架构和详细计划,高效推进落实。
“就如同一个攻关项目,我们团队基本没有假期,白天工作晚上开会总结,项目执行敏捷迭代,最终收获了25家产业合作方,用两个月的时间完成了投资,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胡颖平感慨道。
完成投资只是第一步。行至今日,半导体投资已然走到深水区,投后赋能被摆到更为重要的位置上。
而元禾璞华所擅长的,就是通过立体式赋能,帮助创业者看的更高、更远、更宽。这其中既包括企业战略规划、产品策略,还包括核心人才招募,关键融资,甚至是对接导入客户,促进上下游生态合作。
牛俊岭以宏茂微举例,在领投收购后者股权的同时,元禾璞华还帮助企业管理层提供相对应的约2亿元借款,完成了员工股权激励。同时在元禾璞华的被投企业中,有很多芯片设计公司,元禾璞华团队又纷纷对接给宏茂微,部分设计企业也已成为宏茂微的客户。
正如华大九天既是元禾璞华并购基金LP之一,也是其被投企业。通过此次基金合作,元禾璞华也希望能协助华大九天用并购整合方式,来增强华大九天的国际竞争力和补足其EDA版图中的薄弱环节或填补空白。
拐点将至
打造中国半导体航母集群
产业跌宕起伏,元禾璞华依旧对中国半导体产业前景笃定。
底气从何而来?放眼全球,中国既是最大的单一半导体市场,也是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在元禾璞华看来,国内的半导体企业需要更加贴近客户需求,一方面靠近市场进行应用创新,系统创新,另一方面孵化和培育引领式的基础创新,原始创新。
因此对于元禾璞华而言,不仅要持续深耕半导体产业,还要挖掘原始创新类项目,同时要深度参与到平台型的并购整合大时代浪潮中,打造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航母集群。“韦尔股份、紫光展锐就如同是一艘艘航母,甲板上停着的一架架飞机,就是那些可以并购整合的标的,能够随时起飞。”牛俊岭解释。
当半导体产业一旦进入成熟竞争,每个细分行业就会遵循“赢者通吃”的规律——一个龙头公司、上市公司在企业成长到一定体量的阶段后,不太可能再通过内生增长去快速开发更多原始创新类产品,因此当产业发展到现在的阶段,并购整合是必由之路。
可以预见,国内并购市场在2025年将会真正进入到活跃阶段,并将诞生更多的半导体公司之间相互整合的成功案例。在元禾璞华的设想中,未来将会形成一种新的分工模式——由大的上市公司平台来负责并购,放大产业规模;小公司来负责技术和产品创新。
亲历过多个产业周期,元禾璞华团队深知当下处于剧烈变革之中——募资、退出之困历历在目,基金备案数量显著下滑;虽然行业投资节奏放缓,但也有元禾璞华和一些坚定的同行机构仍然对优质项目持续投入。值得庆幸的是,AI浪潮正在各行各业孕育着生产力创新变革的实践,即将驱动中国半导体行业新一轮的增长。
“AI依赖于应用场景定义底层芯片,硬件和软件结合的系统架构,来执行复杂的算法和数据处理,从而实现智能服务,以及智能体的持续进化”,国内各行各业拥有最丰富的应用场景,正如元禾璞华内部多次强调,新的半导体成长周期开启,AI新驱动力将会助力半导体作为技术底座迎来新的发展。
目睹着一幕幕变化,元禾璞华判断新的成长周期已经到来。在胡颖平看来,一级市场经过几年回调的洗礼,优胜劣汰,领跑的创业者心态比较务实,资产估值已回调到位,技术和产品得到验证,进入有机增长阶段。
他认为,选择在此时出发的硬科技创业者,也会更加理性,他们创业的驱动力来自于为产业创造新技术、新价值的抱负和愿景。这与过往部分以IPO为导向,寻求短期获利的创业者大有不同,到了真正孵化从0到1创新的好时机。
“俗话说冬练三九,冬天正是修炼内功的好时机”。在元禾璞华看来,2025年会是一个新成长周期的出发之年,可期待将孕育出下一批优质创新企业。亲历行业的起起伏伏,面对行业环境的复杂多变,创业者和投资人对抗“不确定性焦虑”的最好办法就是去一线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关键问题,和团队一起快速学习,持续迭代。
依旧是那个朴素的道理,“专注做好当下产业需要我们做的事,往前走。”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客户端,不代表超天才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及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投诉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