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正式来深圳了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08日 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 作者:杨文静 浏览量:86次

深圳伸出了橄榄枝。

昨日(11月5日),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简称“高等院校”或“高研院”)建设工程项目一期施工总承包Ⅰ标段正式启动招标。至此,这所成都老牌985终于也落地深圳。

成立于1956年,电子科技大学简称“电子科大”、“成电”。自诞生之日起,这座西部巍巍学府便肩负改变我国无线电工业落后面貌的使命,曾被誉为“中国民族电子工业摇篮”。也许在全国范围内知名度不算高,但业内流传一句话,“走在任何一个城市的科技园,都能够遇到电子科大校友。”

大学因城市而兴,城市因大学而盛。想起一位投资人曾感叹:“电子科技大学支撑了两个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的城市,一个是深圳,一个是成都。”如今一幕,藏着一场新兴产业之争。

招生3000人,电子科大来深圳了

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建设工程项目一期位于深圳市龙华区大浪街道永乐路与新岭路交会处东北侧,项目分一、二阶段实施,计划总投资超24亿元,用地面积约9.1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27万平方米,总办学规模约为3000人

学校坐落在龙华大浪茜坑水库片区,这里拥有“一山四水六河”的生态优势和高度契合的专业优势,1小时内可以辐射穗莞深港惠汕科创地区,半小时内能够抵达深圳市中心区、高铁城际站和机场。

追溯起来,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发起于2019年年底,深圳市人民政府与电子科技大学签约合作建校,并以“国际一流的电子信息研究院”为发展定位,将研究院聚焦于电子信息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组建方之一电子科技大学虽然坐落于四川成都,却与深圳“交情”颇深。

成立于1956年,电子科技大学是由交通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的电讯工程系、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的电讯系和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的无线电系合并创建而成的新中国第一所无线电大学。

因此,这座西部学府在诞生之初就肩负改变我国无线电工业落后面貌的使命,曾被誉为“中国民族电子工业摇篮”。历经风雨,这里走出过不少我们熟知的科技圈人物——

网易创始人丁磊、亿纬锂能创始人刘金成、中芯国际原董事长周子学、华为原董事长孙亚芳、国光电气董事长张亚、振华风光半导体董事长张国荣……其中不少成为深圳乃至全国产业的中流砥柱。

还有更年轻一代的校友,活跃在创投圈——其中最为知名的就是“稚晖君”彭志辉。2011年,彭志辉进入电子科大读本科,并于2015年考上本校研究生,毕业后入选华为“天才少年”计划。但两年后,他离开华为创立了智元机器人,成为创投圈最火爆的项目之一。今年4月,2020级博士研究生刘顺程,成为2024首位华为“天才少年”,至此电子科大已走出彭志辉、宁博宇、刘顺程等5位华为“天才少年”。

据官方统计,电子科技大学建校以来培养了18万余名优秀人才,就有超过5万名校友服务深圳电子信息产业发展。

区别于传统的全日制综合性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以研究生、博士生的培养为主,同时下设了多个研究中心与科研平台。学校聚焦于“电子信息+”,围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网络通信、区块链、量子信息等领域,由此衍生的招生方向包括——

电子信息专业智能通信网络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集成电路工程、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子信息材料与元器件、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光通信与光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仪器仪表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智能信息处理与系统、机械专业智能制造与设备、智能控制与工业互联网等。

电子科技大学校长胡俊直言,这将会“成为深圳科技创新领域的一张闪亮名片”。

深圳,正在疯狂建大学

这是今年深圳重磅落地的第二所高校。

今年9月底,深圳理工大学正式揭牌成立,并招收首批本科生。这所大学从2018年开始筹备,2024年5月30日经教育部正式批复设立,定位为新型研究型大学,着重开展基础性、前沿科学技术研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深理工打破了普通高校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校校长樊建平还直言,全员本科生每周只上4天课,1天为科研实践,开展学术轨、工程轨、创业轨三轨培养。在今年的首次招生中,这所年轻高校就以比肩985的录取线再次出圈。

一个月后,广东省教育厅发布《关于2024年拟申报高校设置事项的公示》,其中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拟申报设置为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大学,拟申报类型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这意味着深圳将迎来又一所本科院校。

毫无疑问,深圳是近年争抢高校研究院最积极的地区之一。

此前,深圳高校底子薄,远不如北京、上海、广州等高等教育重镇,这座发展迅速的年轻城市也曾被冠以“高校荒漠”之称。最近几年里,为了增强科研实力、吸引高端人才,这座城市正在疯狂“搜罗”大学。

首先不仅大力扶植本地的深圳大学等院校,为此砸下重金设立研究院,此外还在2006年设立了深圳先进院,并在2012年成立南方科技大学。如今,南方科技大学成为了深圳首所“双一流”建设高校,也是“双一流”行列中最年轻的中国大学之一。

近10年内,深圳从全国各地挖来了一大批名校,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国内顶尖985以及海内外知名院校都纷纷在深设立分校区。这些分校区与母校区共享资源,加上深圳不遗余力地投入之下,已经做出了不少科研成果。

2023年,深圳加快组建高校的步伐,在一项计划中提及了一系列大学的建设规划——

包括加快建设深圳音乐学院、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深圳海洋大学;推动深圳理工大学“去筹”设立;开工建设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学院;加快建设暨南大学深圳新校区;推进与香港大学合作办学……规模之大令人惊叹,如今,包括深理工等不少规划已经实现。

根据市政府文件,深圳市计划在2025年全市高校达到20所,全日制在校生20万人。截至今年10月深圳的大学数量已经达到17所,全日制在校生达到15.5万人,离这一目标已经不远;而在2000年时,全深圳还只有5所大学。

不禁有人调侃,这里连建大学都用上了“深圳速度”。

争抢人才

打响新兴产业竞赛

目之所及,全国各地都动起来了。

犹记得去年初,河南启动建设“一流大学郑州研究院”,包括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在内的重点高校明确落户,为教育和科研资源紧张的河南划开一个口子。

而过去一年里,大湾区更是有广州交通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大湾区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东莞)4所新大学开始招生;同时香港理工大学(佛山)、香港都会大学(肇庆)、香港大学(深圳)也在建设中。此外,还有长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也纷纷下场。

不少城市有了和深圳一样的紧迫感。所有人都明白,一所优质大学为一个地区带来的人才资源、科研能力、新兴产业孵化能力等等,是当地再多政策都无法替代的,所谓人才之战,第一战便是高校。

以位于成都的电子科技大学为例,这所学校大多数学生都不是四川人,但根据其近年来公布的就业去向,平均有超4成的毕业生留在了当地,而2024年电子科大本硕博毕业生过万。也就是说,这所学校一年就能为当地输送4000多名人才资源,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此外还有一个更关键的原因,即高校是科技成果转化最为密集的地方。正如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所说,“科技创新的时代已经到来,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开始意识到,本地没有科研机构就缺乏创新源头,就难以真正培育原生的硬科技企业。”

科技成果转化最为活跃的香港就是一个例子。相比内地不少城市,香港占地面积不大,却坐落着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不少全球知名院校,这些学校的科研成果一度支撑起这座城市向新兴产业转型的需求。

其中,大疆创始人汪滔就是在香港科技大学实验室学习时开始创业,而他的背后,站着老师李泽湘、高秉强,他们也代表了当下高校创业孵化的热闹一面。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VC去高校和研究院挖创始人,理工专业的老牌高校早已被VC踏破了门槛。

——这些从高校走出的人才和创业项目,便是中国新兴产业的源头活水。

高校之争,归根结底还是新兴产业的比拼。当下中国正在进行一场波澜壮阔的产业迁移,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新能源等一批新兴产业迎来爆发,对于处在转型期的城市来说,抢到下一个千亿、万亿级的新兴产业,无疑攸关着一座城市的未来命运。

因此不难看到,全国各地的招商大潮起此彼伏,从深圳“20+8”到各地百亿、千亿级科创基金群的设立,政府机构和投资人全员下场做招商、不遗余力抢夺高端人才……一幕幕都是最真实的写照。

这场产业竞赛里,没有城市愿意落后于人。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客户端,不代表超天才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及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投诉请联系删除。

0 0 0

有话要说

超天才网©2017 www.supergenius.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09005826号 京ICP证130304号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法律声明| 关于我们| 评论互动

超天才网©2013-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09005826号 京ICP证130304号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