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女创始人被告了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02日 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 作者:王露 杨文静 浏览量:58次

一位年轻的女创始人因融资造假被逮捕。

这位90后创业者叫史密斯·格里芬(Joanna Smith-Griffin)。2016年,她在哈佛大学创新实验室的支持下创立一家AI教育公司——AllHere Education,此后公司在Joanna的操作下接连拿下十多家投资机构的融资,累计融资超人民币8500万元。

然而投资人被蒙在鼓里,AllHere用于融资披露的营收、现金储备、用户数据都是虚假的,为避免露馅,Joanna还“客串”了财务顾问的角色,将众多出资人玩弄于股掌之中。被捕时,这位创始人只有33岁。

融资8000万

一家A轮公司申请破产

故事要从2016年说起。

彼时,25岁的Joanna Smith-Griffin刚从哈佛继续教育学院硕士毕业,决心投身教育创业。这源于她曾担任中学数学老师的经历——学校里总有长期缺课的孩子。

Joanna认为教师在课堂上能做得太少,学生们面临的挑战多来自课堂之外。于是,她在哈佛大学创新实验室的支持下创立AllHere,为学校提供应用程序及短信系统,以促进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从而减少学生长期缺课。

具体来看,AllHere与学区合作,定制干预策略以提高学生出勤率。包括向家长发送短信和电子邮件,询问家庭环境和个人情况,并将这些信息整理给学区官员。2020年之后,AllHere声称转向人工智能机器人领域,研究AI技术以推动K12教育。

当时,AllHere被视为学校与家长沟通方式的创新者,风投机构接踵而来。

2020年5月,AllHere宣布完成350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领投方为Rethink Education,其他投资者包括 AT&T、Potencia、Gratitude Railroad、Boston Impact Initiative以及The Impact Seat。

2021年6月,公司完成800万美元A轮融资,Spero Ventures领投,其他投资者包括Rethink Education、Gratitude Railroad、Potencia Ventures和Boston Impact Initiative。软银旗下Opportunity Fund、Operator Collective和Yard Ventures也首次投资了该公司。

为此,Joanna曾在一次采访中特别感谢软银,“投资者通常是战略合作伙伴,而软银对我来说远不止于此。感谢他们相信我的愿景,并支持像我一样的创始人。”

至此,AllHere融资额超过12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8500万元),宣称公司服务遍及全美近40个州、逾8000所学校。这一年,Joanna还入选《福布斯》30 位 30 岁以下教育界精英榜单。

高光时刻是在2024年3月,AllHere为美国第二大学区洛杉矶打造了名为“Ed”的聊天机器人,旨在与54万名学生进行一对一互动,帮助他们学习。这让AllHere获得了洛杉矶学区一份价值600万美元的合同,为期五年。

然而谁也没想到,崩塌来得如此之快。

三个月后,AllHere官网表示,因目前的财务状况,不得已选择裁员。同时,公司引发了学生数据隐私方面的严重问题,创始人Joanna辞任CEO离开公司。今年8月,AllHere正式申请破产。

这一切,快得似乎令人难以置信。

90后创始人被告了

破产不是故事的结束。

今年9月破产听证会上,AllHere前首席技术官难以解释为什么过去一年Joanna在公司报销了超过24万美元的费用。随后,美国纽约南区检察官办公室开出传票,介入调查。

没想到,调查结果令人瞠目结舌。

原来早在2020年,针对投资机构的欺诈就开始了。当时Joanna告诉投资人,AllHere2020年收入约为370万美元,拥有250万美元的现金储备。事实上,联邦检察官称,该公司收入只有1.1万美元,手头只有大约 50 万美元。

直到AllHere破产,其客户总数从未超过 31 个,10万美元以上的客户仅有3位。而Joanna在2021年初宣称拥有客户数量超过百位,谎称与纽约、亚特兰大等地教育系统签订了合同。

回到2021年,AllHere还大方官宣表示收入增长了 700%,覆盖学校从1100所扩展到约8000 所。这也误导了投资机构,他们以为Joanna带领公司进行了重大转型,成功实现业务大幅增长。

当投资人意外发现公司实际财务状况似乎不如预期时,Joanna的做法是亲自冒充外部财务顾问,通过电子邮件将伪造的财务文件发给投资人,试图掩盖真相。

不止于此,从2017年开始,Joanna至少将公司60万美元资金直接转入个人账户,方式极其简单粗暴——通过PayPal及其他支付平台进行小额转账。并且利用公司资金购买一座豪宅、支付了一场为期三天的奢华婚礼费用。 

检察官称,Joanna精心策划一场欺骗投资人的阴谋,夸大公司的财务状况,由此从投资人那里筹集了约1000 万美元,并以虚假借口为自己获利数百万美元。“法律不会对那些涉嫌歪曲财务事实以谋取私利的人视而不见。”

最新进展,Joanna在家中被捕,被指控犯有证券欺诈罪、电信欺诈罪,最高可判处 20 年监禁;以及加重身份盗窃罪,强制判处 2 年监禁。

事情败露后,哈佛大学创新实验室很快撇清关系,称双方的合作关系仅仅存在于Joanna在校期间。

欺诈故事似乎有着共同的脚本——明星创业者带着美好的愿景只为改变世界,背后却数据造假,用一个谎言去弥补另一个谎言,寄望于现实能赶上谎言成真,最终再也无法掩盖荒谬的事实。

那些年的融资造假

保持敬畏

这样的融资造假案例我们已经不陌生了。

正如此次涉及的软银掌门孙正义,这几年见过太多太多“融资骗子。”犹记得2017年的一次聚会上,他见到了一位叫亚当·诺伊曼的年轻人,正带着自己的创业项目WeWork前来融资。

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后来软银大手笔押注WeWork,却未料到诺依曼一边通过造假拆东墙补西墙,一边又用融来的资金无底线扩张,营造公司蒸蒸日上的假象。当然,其中一部分资金以各种方式装进了诺依曼自己的口袋。

最终,WeWork以破产告终。

无独有偶,2021年软银又做出一笔重磅投资——投了号称要做下一个微信和Facebook的中东创业者亚伯拉罕·沙菲。

然而不到两年,沙菲的独角兽公司IRL因谎报用户数据暴雷,而拿着这份造假数据,这位创始人从包括软银等一众风投机构那里融资了大约 1.7 亿美元。最终,投资人联手把创始人送到被告席。

在此之前,硅谷更为轰动的是“一滴血”的故事——天才少女伊丽莎白·霍姆斯创立Theranos,号称只要在指尖抽取一滴血,就可以检测240种医学指标,甚至可以检测癌症,由此成为风头强劲的创始人。

然而2015年,伊丽莎白的谎言被拆穿,公司估值从2014年的90亿美元一夜清零,身后知名投资方血本无归。

一个无法避免的事实是,当大量资金涌向某条赛道时,创业者通常拥有较高的话语权,掩盖事实则更加容易。与此同时,项目的稀缺性、时间的紧迫性等等倒逼投资人快速做决策,见一面就决定一笔投资的故事往往在此时上演。

这样的故事,也不乏出现在国内创投圈。在过去爆红的赛道里,一些投资机构为了争抢项目,只来得及看几组数据就发了TS,有的甚至当场打款。而这些年的融资造假案例时有发生,令人唏嘘。

还是那个朴素的道理:保持敬畏。

  •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客户端,不代表超天才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及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投诉请联系删除。

0 0 0

有话要说

超天才网©2017 www.supergenius.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09005826号 京ICP证130304号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法律声明| 关于我们| 评论互动

超天才网©2013-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09005826号 京ICP证130304号

关注我们: